早期農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來介紹早期農具。



釘耙(木柄不見了)
釘耙:可耙草、可整地,與鋤頭相輔相成,有六齒、八齒、十二齒等。小時候常拿來耙堆肥。





麻布袋:盛裝榖類、蕃薯、花生......等農產品。已經很少見了,這些麻布袋可都有好幾十年的歷史。



米籮:盛裝農產品用。現在逐漸被塑膠製品取代。





石磨的一部分
石磨:是早期用來磨米成粉製作「粿」的石造工具。自古以來即有人力、獸力、和水力三種,不過聽說:[有錢使鬼會挨磨。],不知是真是假?



石臼:與石杵配合可以舂米。


搬運機:把水牛趕出農村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農村走向機械化,前面那些傳統農具逐漸被機器取代。而傳統製作農具的材料如竹子或木材也大多變成塑膠或其他材料了。
上面這些農具有很多是被隨意棄置,看了有些不捨!可是我又不是農具主人,徒呼奈何?




牛犁
牛犁:農耕與翻土整地的重要農具。前面由牛拉動,後面由農夫操縱,將田犁成一條土壟,使泥土翻鬆。
俗話說:[你哪想要做牛,毋免驚無犁通拖。],不過現在要找到牛犁可能要到[民俗村]之類的地方了。




而字耙(割耙或手耙)
而字耙:耙碎土壤,常見有木製和鐵製。裝鐵齒七至十一齒,隨著田園的大小來增損耙齒。耙的上面有兩根直柱,其上橫架一柄,農夫手扶耙柄,駕牛牽引,可將田土扒得更細碎。同時,耙齒有收集田土上雜草的作用。有些地區直接在手耙前橫置一塊木板 ,可同時達到耙土、勻田的功能。




水泥桶子內為牛擔
牛擔:牛耕田或者拉車時其項頸上有一彎曲之竹子或木製之物,稱為牛擔仔。置於牛車前頭為大型牛擔,耕田時配合牛隻體型為小型牛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