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唐朝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朝杜牧的詩,流偉千古,代代相誦,幾乎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絕唱。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是南京著名風景區。
秦淮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藍。這裏素爲“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 ”,更兼十代繁華之地,遊客雲集之處。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龍藏浦”。 清時代,秦淮河畔人煙稠密,金粉樓臺,十分繁華。秦淮河畔的夫子廟、貢院是封建統治者籠絡和挑選人才的地方。明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中,對此有深刻的揭露。清代戲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為背景,歌頌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腐敗,描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劇。
走一趟秦淮河畔,感受古代繁花喧囂。“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 ”。八百里秦川,絕非浪得虛名。
江南處處水鄉,而且大陸官方又多能統一河岸景觀,對於當地觀光業增色不少。
幾乎有水道的地方就有船運,乘坐畫舫,讓遊客體驗古代江南文人的水上風情。
秦淮何搭配兩岸黑瓦白牆的建築,別具詩情畫意。在雲南洱海邊,以及喜州白族居民也是這樣的建築特色。白天的秦淮河懷古寧靜。
在傳統國畫的水墨畫中,非黑即白,差別只在濃但層次變化,因此黑瓦白牆也正展現如國畫中水墨畫的意境。
夜晚的燈火點綴秦淮河,又是另一種擾攘的喧囂。
這裡屬於夫子廟的夜遊範疇,在當地已成最繁華的夜都市。岸邊設有河岸咖啡,是當地人喜歡流連駐足之地。
夜晚的秦淮河,現代而熱鬧。
每次出國旅遊總是看見其他國家對於開發觀光產業的用心。台灣在這方面卻總是每況愈下,而旅遊業者本身也是極度不爭氣。偶有外國遊客,就展現其削功,讓人一次就怕的經營手段又怎能期望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台灣觀光產業能有起死回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