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茶過程---焙茶



焙籠

竹製,中間一層鐵絲交織編成的網篩,用以放置茶葉。網篩之孔目恰可讓焙茶火炕之炭火熱氣或者電焙爐之溫度通過,藉以烘焙茶葉。


焙茶時置於灶式焙爐或電焙爐上。

焙籠放入焙窟前,先得輕敲焙籠數下,將茶末篩出,並輕輕置於焙爐上,以免茶末掉落焙爐內,受熱燃燒,使得茶葉吸收煙味,毀了品質。

以焙籠焙茶,約1~3小時翻焙一次,將焙籠提出焙爐外,放置[軟簳](擇日補圖)上,將茶葉予以上下翻面,或將茶葉倒出混合均勻後再放入焙籠中,在將焙籠置回焙爐上。

焙茶或翻焙時,茶葉每焙大致可焙5~10斤左右,視焙籠大小而定。茶葉擺至網篩上,需成凹字型,內環小圓須讓熱氣透過,不可將網篩完全阻塞。

焙籠外層尚須以布幕圍起,藉以保溫。然現行許多焙籠在出售時就已經多貼上一層布了,如下圖一般。




周圍已經貼上布的焙籠。





傳統焙爐---現在已經不容易找到。

基本上,焙茶分成炭火焙茶與電力焙茶。

炭火焙茶:

焙爐:是早期提供焙茶熱能的器具。裡頭要放入木炭(一般以相思樹與龍眼樹之木碳為主),並以工具打實,點火燃燒,待炭堆全面燒的透紅後蓋上火灰,待無煙味,即可開始焙茶。

以炭火烘焙的茶葉謂之[炭焙茶],如[炭焙烏龍]。而今許多以電爐烘焙的茶葉,商家仍稱做[炭焙茶],實是不妥。

以炭火焙茶,溫度不易控制,只能全憑經驗或以簡單溫度計測溫,並以覆蓋之火灰厚薄控制溫度,而且焙茶不易均勻,易造成台與所謂的[臭火乾掩沒熟的]!




電器焙茶:

電焙爐:焙茶方式與炭火焙爐相同,只是以電能使線圈發熱取代炭火。電爐一般可調整溫度,於溫度控制上較炭火焙爐精準,然而仍然不易烘焙均勻。





電子焙茶機---俗稱[冰箱]






電子焙茶機內部。

冰箱內每層可放約2斤茶葉,共約10至15層,大小不一。有定時裝置、溫度計、溫度調節按鈕等,容易操作。

有一出氣孔與進氣孔,讓新鮮空氣進入,並將含水分之熱氣帶出。

以冰箱焙茶最為輕鬆,品質也較易控制,不會因忘了翻茶而過火,現今多數焙茶師父多採用此種款式之焙茶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