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茶過程---撿枝(知道電腦怎麼撿枝嗎?)




撿枝過的茶葉。





尚未撿枝的茶葉
為求畫面效果,這些茶葉特別挑出枝梗較長的來拍照





撿枝,除了將枝梗挑揀出來,還要挑揀出老葉(一般呈現乾黃的色澤,我們管它叫做[赤葉])。

撿枝分手工撿枝與電腦撿枝。

手工撿枝:一般手採茶葉會以手工檢茶為之。台灣早期茶葉甚少以機器採茶,因此早期在我家常會有一堆人一字排開[撿枝],甚是壯觀。手工撿枝的工錢是以撿出來的[枝]的重量計算報酬,如撿枝一兩工錢10元,因此也自然訓練出許多撿枝快手。自從手工採茶減少以後, 加上人工難覓以及電腦撿枝引進台灣,因此,一堆人聚在一起撿枝的盛況已不復見,甚且,現今手採茶之撿枝也交給電腦撿枝場處理。上面三張照片屬手工撿枝。

電腦撿枝:套句廣告詞[這都是電腦撿的啊!]。以機器剪茶,因為取材較手工採茶較粗略。因此,長枝、老葉、細屑等甚多,斷非人力短時間內得以勝任,電腦撿枝之機器遂於日本引進國內。
電腦撿枝主要原理粗分如下:
1.以重量區分:一般[枝]或者[老葉]或者細屑]其重量較完好的茶葉輕,據此將兩者可做初步分離。就如同將米糠自稻子中分離出的原理一樣,如出一轍。初時可使用[風鼓]。
2.以顆粒大小區分:如同'篩子般篩選不同顆粒等級。最少要有三層,帶枝的一般顆粒較大,細屑則顆粒較小。顆粒較大者以竹篩輕柔使之枝葉分離再置入撿枝過程中,而細屑則直接歸於茶末之列。
3.以形狀區分:枝的形狀似長條型,完好的茶葉如小球型。
4.以顏色分:老葉顏色較乾赤,嫩的茶葉較深綠。

因為撿枝機器價格高昂,加上機器檢修枝費用非一般農家得以負擔,況且不敷成本。因此專業電腦撿枝加工的工場遂應運而生。

底下照片乃特別情商住家附近一間撿枝場提供拍照,特此感謝。
該家撿枝場現已經由第二代執掌。三十歲左右,靜宜大學國貿系畢業,銜父母之命回家扛起工場大小事務。當他知道我要在部落格介紹茶葉相關的製程時他還熱心跟我介紹工場內各類機器的功能以及依循原理,也詢問了我的網址,再次對他報以十二萬分的感激之意。

電腦撿枝之費用乃以毛茶之重量計算代工費用。例如100斤1000元。

風鼓,這是我家的啦!外層有層灰,那是因為春茶用過後就沒再用,得等冬茶出來才會再用得著。
我家茶葉大都只採收春冬二季,其他季節都得剪除。現在經濟不景氣,種茶農人可謂多收多虧吧!現在老爸種茶一半是不忍茶園荒廢,另一半則是有點事做,如此而已。



機器篩子,有三層。




區分形狀的機器。
注意:輸送帶原理雖說簡單,但是它可謂是機器自動化之中的一大功臣。




區分顏色的機器。




攪拌均勻的機器。
撿枝後的茶葉會分離出大小不同堪用的茶葉,最後必須將其拌勻。




拌勻後的茶葉經此輸送帶輸出,並直接裝袋並同茶枝、茶末等分別交回給委託加工者。
一般撿枝場會設法將撿枝的損耗控制在20%100以內。
撿枝完後,只剩烘焙即是精製茶,就可以出售了。但是烘焙功夫可不是三言兩語可道盡,且看日後分解。

台灣諺語每日一句:

講到給你懂,嘴鬚好打結---要說到你聽懂,我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