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茶菁---也就是室外萎凋。
要先在地上鋪上布帆,在將茶葉平均薄層鋪於其上。早期都是將茶葉鋪於[茶簳]上退菁。鋪上布帆其功能如下:
1.保持茶葉乾淨。
2.翻菁容易。
3.收茶容易。
4.隔絕地面過熱的溫度。
翻茶菁
茶菁要適時翻面,以確保退菁均勻。
退菁不可不足也不可過度,因此許多茶農都會再退菁場所上方加裝[黑網子],若太陽過大時就遮上,避免茶葉過度曝曬,再者工作的人也可免於烈日煎熬。
浪茶,簡單說就是翻攪茶葉。
是半發酵製茶方式中主要的發酵過程。茶葉發酵嚴格說來是隨時在進行的。只不過浪茶與靜置的過程可以阻擋行水以及行水的交換中激發出茶葉特有香氣並且褪去澀味以及決定茶底。由此,浪茶過程之重要性可見一班。
浪茶,一般要進行四次,前面二至三次僅以手動翻攪,後兩次或最後一次以機器浪茶,每次間隔1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手動翻攪時不可太過力,翻攪次數逐次增加。
機器浪茶時間大約10至20分之間,視之前茶葉發酵程度而定。最後一次浪茶結束,茶葉要鬆厚的鋪於茶簳上靜置,鋪的厚薄與樣式與當時氣溫有關。
浪茶時茶葉與茶筿或浪茶機摩擦破壞葉緣便開始發酵,因為破壞不嚴重,因此發酵慢慢進行,直至炒茶(殺菁)前達到剛剛好的半發酵效果。
整個靜製走水過程,室溫有著重大影響力,因此講究點的製茶工廠也會裝置恆溫控制,以確保走水+發酵過程的穩定性。
浪茶後靜置四到五個小時,接著進行炒茶+茶車揉捻的程序。因為浪茶與靜置均有其時間性,因此炒茶+茶車揉捻大都於半夜進行。如果茶菁量多時,甚至浪茶與炒茶是並行的。炒至天亮,緊接著揉捻成型過程,若當日還有茶菁,那麼,睡眠不足、體力透支都屬正常。製茶過程的辛苦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記得國中時我就常帶著一雙[黑手]到學校上課,因為炒完茶手上沾著茶車絞過的茶葉痕跡,根本還無力洗澡就倒頭大睡,睡眼惺忪間又得上學了!
---------------------製茶過程---退菁與浪茶補圖和說明-----------
規模較大的製茶廠,因為製茶量較多,通常會加裝黑網子 ,避免退菁時人手不夠,後面的茶葉尚未退好菁,早先退的就已經曬熟了。
手工浪茶。
一群人正在退菁翻面。
大約裝滿三分之ㄧ即可,不可裝太滿。接著蓋上蓋子,插上插頭,調整時間以及旋轉速度,按下啟動按鈕,讓其旋轉即可。待時間一到會發出聲音,再將茶葉鋪回[茶簳]上即可。
[撿簳]---將茶葉平鋪於[茶簳上]。
小朋友感覺很新鮮。
機器浪茶---將茶葉倒入[茶浪]內。
小朋友一邊幫忙一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