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江南遊】南京中華門


南京中華門

中華門為中國南京城正南門,位於內外秦淮河之間,原名聚寶門。中華門城堡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堡壘瓮城。城門規模宏大,設計巧妙,結構複雜,被中國國務院列為中國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門門內是內秦淮河,以鎮淮橋連接自南唐以來歷經千年繁華的中華路;門外是外秦淮河,以長干橋連接雨花路。


明太祖朱元璋自1366年開始修築南京城垣,其中聚寶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的故址上重建的。傳說門下埋有江南富戶沈萬山的聚寶盆,1931年改名為「中華門」。此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15,168平方米。共設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門貫通,首道城門高21.45米。並有馬道可騎馬登城。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在僅存閘槽和門位遺跡。瓮城上下設有藏兵洞13個,左右馬道下設藏兵洞14個,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據估計可容納三千人。
(來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9%97%A8)
中華門,明代稱聚寶門,為南京古城牆13個城門中規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門,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堡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設計巧妙,結構完整,有三道甕城,四道拱門,首道城門高21.45米,各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內有藏兵洞27個,戰時用以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
士兵。東西兩側馬道陡峻壯闊,可用於運送軍需物資,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1995年,結合中華路、雨花路改造,在中華門城堡周圍,建成了中華門廣場,新增綠化面積近萬平方米,架設一批高杆照明宮燈和草坪燈。廣場和鎮淮東、西橋的建設,不僅改善了交通狀況,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環境,使城堡更顯雄壯巍峨。城堡與廣場連為一體,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http://www.njfzm.com/zhmcb.htm




城堡是的建築;可惜上頭掛上了破壞中華門景觀的宣導語。




層次複雜的城門結構。





階梯為【人道】,斜坡為【馬道】。




階梯為【人道】,斜坡為【馬道】。




馬道說明牌。





中華門守城衛士塑像栩栩如生。




城內為內秦淮河。




中華東門。左邊位日軍侵華時因久攻此成不下而以軍機炸開的洞,如今已被填補。




藏兵洞。




藏兵洞出租給商家擺攤做生意。




父母作生意,小孩就湊在一起下起軍棋來了。
我們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評起了棋,誰知左邊的小男生卻吐槽我們:「您不懂就別說!」。嗟!這小孩真是【沒禮貌!】。




城門的門閂插洞。





引導【千斤閘】放下的溝槽。




登城樓梯。注意有些人專注拍著右邊扶手的磚塊。





明朝施行責任制,每個磚塊的來歷都清楚燒在磚塊上,誰的品質有問題就砍誰的頭。責任制用在當今各單位管理上應該也是相當好用-上聯【沒辭操到死】;下聯【沒死操到辭】;橫批【責任制】。




燒製詳細資料至今清晰可辨,相當具歷史價值。



不同窯廠燒製的記載規格稍有不同。




燒製詳細資料至今清晰可辨,相當具歷史價值。




城牆景觀。比起常見的單層城牆要來的雄偉壯觀些。





城堡上的景觀。




登城的陡坡。當時士兵著重裝在此跑上跑下,想必艱苦萬分。





中華門周圍的住家。
大陸喜歡築一道牆將一堆雜亂建築包裹起來,的確是妙招。
今天還是相當熱,不愧是大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