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站也是購物站,不過我倒是充滿高度興趣。
杭州龍井茶算是綠茶中的極品,主要是因其採摘初生的春茶嫩葉,而且手工繁複。雖然其茶葉香味不如台灣茶葉,然而仍有其獨到之處。
綠茶常見殺菁方式有:炒、燙、煎,我做的綠茶屬於炒茶,杭州龍井茶屬煎茶。由於龍井茶要用油煎,因此存放不當容易有油埃味(油垢變味的味道)。
本來主要在參觀其製作過程,然而在該店銷售員鼓其三寸不爛之舌以及【衝業績】的悲情攻勢下,還是給他採購了頂級龍井茶。換算台幣一台斤要4800元之譜,雖然貴得離譜,路程遙遠,總不能空手而歸。
龍井茶產地主要圍繞著西湖邊的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跑、靈隱等村落,而此次造訪的梅家塢為其中之一。
師父示範龍井茶炒製過程。
以往都使用炭火,如今已經改用電爐,對於溫度控制上較好掌握。
小時候家裡烘焙茶葉也是使用炭火,炭火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茶葉的粉末不能掉入炭灶內,不然會起火燃燒,茶葉就會有火爐味(燒焦味、爐渣味)。如果現在要我用木炭焙茶,我還是可以做到喔!
師父示範龍井茶炒製過程,電炒爐的整體外觀。
龍井茶產在海拔不到100公尺的山坡地。
由此可見,喝茶不見得要高山茶,主要還是茶葉是否具有迷人特色,或合乎消費者的口味。
師父後方為梅家塢的鳥瞰圖。
龍井茶的煎炒。
龍井茶的煎炒製。
龍井茶的煎炒。
鍋子旁用竹筒盛裝的是【茶仔油】,炒茶時得先將整個鍋子抹上一層薄薄的茶籽油。
所以說為什麼龍井茶屬煎茶呢?因為它要抹上一層油。此外,一邊翻炒還要一邊拍平,很像"煎"的動作。
PS.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茶籽油是固體的?一般植物油除非是反式脂肪,否則都是液態狀啊!因為是中國,感覺不訝異,有可能為了方便存放與使用而採用反式脂肪的茶籽油也說不定呢?
跟台灣相同的盛茶用具,編工頗為精細,這組工具我給於很高的評價,台灣常見手工沒有如此講究。
採茶景象。
他們的竹簍跟台灣的竹簍略有不同。(ps.更可惜的台灣目前大多採用塑膠編制的茶簍了!)
茶菁回來後要先洗淨,並平鋪在茶簳上陰乾。
很多人誤以為綠茶是一採摘回來馬上就殺菁,其實還是要室內靜置走水的,只是要注意不可以破壞葉緣,避免其發酵。
第一次炒製。
第一次炒製後的茶ㄙㄛ˙,第一次翻炒主要是殺菁熟成作用。
一般茶葉殺菁主要一定要炒熟,實際接觸茶葉的溫度不可過高。
翻炒。
將查ㄙㄛ˙ 置放一段時間回軟後,還要在放入鍋中翻炒。
翻炒後的成品。
一般還要用牛皮紙包裹,在置入石灰缸中存放約半個月以上,才能完全乾燥。
第二次翻炒主要是乾燥作用,但是如果在鍋內翻炒過久,茶葉色澤會不漂亮,因此置入石灰缸,裡頭生石灰主要作為乾燥劑。
在台灣,乾燥部份若量多會直接以甲機乾燥,量少則以冰箱(焙茶機)或焙籠乾燥。
賣場建築古色古香,還擺著陸羽塑像。
庭園造景也頗為宜人。
梅家塢茶園近照,茶葉無國度,主要是看到茶園就讓我感動啊!
茶葉抽出的嫩芽。
招待遊客的【推銷室】。
大夥還都算有點興致。
口才唱作俱佳的【推銷員】。
她最後使出拜託大家幫他做業績的柔弱悲情攻勢,終於把已經拆封的最貴的茶葉給推銷了出去。
茶葉很貴,一台斤要價4800元,不過總是得喝看看,往後才能真正跟別人介紹什麼是"杭州龍井茶"啊,坦白說還蠻好喝的。
龍井茶適合以85度C的開水以玻璃杯為容器沖泡。
龍井茶外觀,茶葉被煎得平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