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角厝


保存還算完整的土角厝




本島瓦的屋頂已經殘破不堪,用塑膠布覆蓋防止漏雨。




土角厝後面,沒有窗戶只有透氣孔,透氣孔可抵擋不住蚊、蠅、蛇類,因此晚上睡覺一定得掛蚊帳,另外一早醒來如果發現昨夜隔著蚊帳與蛇共眠也不足為奇了。




土角厝的材質剖面




屋前堆滿鋸好的木頭,木頭堆最容易窩藏蛇類。泥土牆壁已經有一個大裂縫,爸爸常笑稱住土角厝裡可以看過三層壁,一點隱私也沒有。

        土角厝,早期農村常見的建築物的一種。建材大都是就地取材。

        地基,以前山上墾荒地就會有許多大石頭,剛好可以當土角厝的地基。  牆壁,當然是用土角堆砌而成。土角的作法,首先得在要建築的房屋旁挖土,將挖出的泥土加水搗成泥漿,一般會摻以截短之稻草或粗糠,增加其強度,再用牛隻或人工踩踏,使之均勻,然後置於土腳印模印製土角。先行陰乾,取出印模,日曬風乾後即成可用之土角。土角牆壁怕雨淋,日久會融化,因此較講究者會在外層塗上泥漿、水泥或者石灰,可以增加其耐用和美觀。屋頂,多數以較粗之竹管或十來公分之樹幹為樑,輔以較細之竹槓以及竹篾交錯做為屋頂骨架。上面常見的覆蓋材料有本島瓦、甘蔗葉、稻草、蘆葦等 。

        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土角厝,土角沒有參稻草或米糠,牆壁也沒有另加塗層,甘蔗葉覆蓋的屋頂,是屬於最陽春的類型。爸爸說每逢下雨天家裡所有可以盛水的器物全都要出動,屋漏偏逢連夜雨更是常有的事。只不過我出生後土角厝就只當農具間,並沒在那裡頭住過,四五年級生算來已經是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