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葉的分類

多數國家幾乎都產茶,而台灣可以說是單位種植面積最大、種類最多、製作方法也最多樣化的產茶國家,現在就來看看台灣茶葉的分類。

如果以茶葉品種區分:
舊有品種:雖然新品種崛起,但是喜歡舊有品種的茶友還是居多數。
武夷:台灣早期種植比例相當大,俗稱[大葉仔],茶底較重。目前僅剩極少數茶農種植。
大帕:烏龍茶種的一種。
青心烏龍:至今仍是最受肯定的茶種,產區遍佈全台。
鐵觀音:主要產區是台北木柵。
包種茶:主要產區是坪林-文山包種茶。
阿薩姆:屬大葉種,主要產區是日月潭,常用來製作紅茶。




新品種-茶葉改良場不斷研發新品種,初時大多以編號命名,待大眾化之後再推廣一優雅的名稱。
金萱茶:即27,淡淡奶香,葉大。
翠玉茶:即29,淡淡花香(有點桂花之類香氣),葉大。
四季春:據說是北部某位茶農不經意發現的野生茶種,香味明顯。
紅    玉:大葉種,常用來製作紅茶,有淡淡肉桂或薄荷香氣。
其它:新品種其實相當多,只是市面上未出現或者不流通。


以種植地的海拔區分:
高山茶:至少要在海拔800公尺以上,不過海拔太高的地區,茶樹無法生長。是較後期開發種植茶業的土地。
中海拔:海拔400至800公尺。
低海拔:海拔400公尺以下。


以產地區分:台灣本島幾乎各縣均有種植茶葉。
凍頂烏龍茶:產於南投縣鹿谷鄉凍頂村的茶葉才可謂[凍頂茶]。以往著名的[凍頂烏龍茶],其中[凍頂]是地名,而[烏龍]則是品種名。現今許多鹿谷鄉甚至竹山鎮產之茶葉也混其名為凍頂茶,個人覺得應嚴正其名,才不損[凍頂烏龍茶]的百年國寶名號。

埔中烏龍茶:產於南投縣名間鄉埔中村之茶葉謂之【埔中茶】,往昔與[凍頂烏龍茶]齊名。然民國六十四年故總統經國先生訪視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坑受天宮時,將該地茶葉命名為[松柏長青茶]。因當地地勢與地質只有[埔中村]最適合種茶,然被齊一名為[松柏長青茶]後,地勢較低或土質較差地區之茶葉也叫[松柏長青茶],遂此將[埔中茶]之名號破壞殆盡。而今唯有識途老馬才知親臨賞味。

坪林文山包種茶:坪林產區。
老田寮:苗栗縣頭屋鄉產區,舊稱老田寮。
自古台灣四大最著名產區就是[凍頂、埔中、坪林、老田寮]。

木柵鐵觀音:木柵產區。
頭份:屬苗栗縣產區。
龍潭:屬於桃園縣產區。
屏東:滿州鄉港口村的港口茶。
梨山茶:屬台中產區。原先只在退輔會輔導的[福壽山農場]和[武陵農場]所產出的才謂之梨山茶,同樣的許多梨山附近,甚至距離甚遠的產區都會仿其名為梨山茶。

阿里山茶:以石卓所產最負盛名。屬嘉義縣產區。
杉林溪:南投縣產區。
瑞里:屬嘉義縣產區。
梅山:屬嘉義縣產區。
日月潭:紅茶最大產區,屬南投縣。
北埔、峨嵋:產東方美人茶。屬於新竹縣產區。
其它:台東、花蓮陸續也多有種植,只是我鮮少接觸。



以烘焙程度分:
生茶:最先製成成品時之茶葉均謂之生茶。
熟茶:烘焙數十小時,茶湯呈暗紅色時謂之熟茶。
半生熟:烘焙3到數十小時之間茶葉均屬於半熟茶,最為一般人接受。
註:茶葉烘焙溫度以攝氏80度至110度最適宜,並需要個別視茶葉本質或欲達成之口味而定。

以加不加其他成分區分:
香片:加入桂花、茉莉花或者黃枝花之花瓣烘焙而成。
加味茶:添加人工香料製成。

以成型程度區分:
劍尖狀:東方美人尖或大陸的龍井茶,只採芯尾。
條狀:文山茶。
半球狀:目前台灣常見之茶葉成型。
球狀:鐵觀音。

以發酵程度分:
不發酵:綠茶,茶湯呈淺綠色,最受日本人歡迎,據說最具抗癌效果。
半發酵:市面上販售之茶葉多屬半發酵茶,茶湯呈翠綠色或金黃色。屬黃茶系列,一般也直接用"烏龍茶"統稱之。
全發酵:紅茶。
後發酵:如大陸普洱茶即屬後發酵茶。茶湯呈深咖啡色,但若保存不當則茶湯呈醬油班之黑色,屬黑茶。

PS.所有茶種都可製作成綠茶、紅茶、烏龍茶(指半發酵統稱)、普洱茶。

茶葉之分類或有他種分法,然本文介紹已經網羅民間常見之分類,巨細靡遺,期能讓社會大眾都能對茶葉分類有深入且清楚的認知。

來個台灣諺語---「豬不肥,肥到狗去。」
養豬是要秤斤論兩賣的,越肥越有錢;養狗是要看門的,太肥就會懶惰,壞人來了也會跑不動。
通常一個家庭裡面的小孩如果女生的成就比男生好,外人也會用這句話來揶揄。